昆明市盘龙区新迎中学||预防学生欺凌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作者:德育处 安全处    发布日期:2024-03-21     阅读:1783  

分享到:

昆明市盘龙区新迎中学

预防学生欺凌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是社会、家长最殷切的期待。然而近年来不时出现的学生欺凌事件,却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现特致您《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一封信》,让我们家校共育,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01

校园欺凌的类型

1.身体欺凌

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方式,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对他人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3.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 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02

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03

预防校园欺凌(学生篇)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 不做受害者

①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② 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③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④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 不做欺凌者

①要学会善待同学、尊重同学,通过欺凌他人取乐无法得到真正的友谊。

②欺凌行为是国家法律和学校明确禁止的行为,欺凌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极大伤害。

③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以及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①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②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③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④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二、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行为需引起警惕(家长篇)

(一)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二)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后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三)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四)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五)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六)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可能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三、预防校园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身作则,预防实施暴力行为。

家长平时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切忌对其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偶然现象,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如果您的孩子有欺负别的同学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受到不良影响,转而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一旦拉帮结派出于朋友义气,一时冲动可能会不计后果。

(二),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

家长与老师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功态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在校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不能欺凌同学,遭受其他同学的欺凌后及时告知家人。

(三)坚持预防教育

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学生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既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遇事从容处理。

(四)加强法制教育

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和日常监管,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

(五)教育孩子机智应对,学会坚强

告诉孩子遭遇学生欺凌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或拨打校园欺凌举报电话,保存好相关证据,必要时及时报警。发现有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应及时劝阻、报告学校或打110报告公安部门。

(六)督促孩子按时上下学

教育孩子在上下学、返家,不在上、放学路上逗留。上放学路途,让孩子结伴而行或家长接送,避免孩子在上放学途中受到欺凌。

(七)周六日或是节假日要监管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不要和举止不文明的同学,朋友在一起玩,更不进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同学相聚不喝酒、不抽烟,远离毒品,不痴迷上网、打游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孩子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八)教育、监督孩子文明上网

教育孩子不得利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要随意带手机到学校。



四、防范校园欺凌需法律体系支持保护(法律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应当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欺凌发现和处置的工作流程,严格排查并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各种隐患。


抵制校园欺凌,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告诉孩子们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让我们共同努力,对校园欺凌说不!



德育处 安全处

2024年3月20日



CopyRight@1996-2005 盘龙区新迎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14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791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